您好,欢迎来到贵州美术高考网!

[投稿说明] [网站声明]

贵州艺考生文化提分宝典答案【历史】(

时间:2017-02-16 14:31 来源/作者:贵州美术网 整理:贵州美术网 点击:
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日内瓦会议)
   【解析】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支那三国之一,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错误。
【答案】A
2.
【考点】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中苏关系恶化
   【解析】新中国1972年之后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增加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来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的增加,并不能说明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5年题组
1.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英建交
   【解析】1950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和不承认的态度,故A项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变都是从两个的利益和显示的需要出发,故B项正确;欧洲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C项错误;中英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
【答案】B
2.
【考点】初登国际舞台——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求同存异”方针)网站标志
   【解析】这段话反映出,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与亚非国家在共同基础上展开合作。
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美苏争霸,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中国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故C项正确;新中国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与重组大国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网站标志
【答案】C
2014年题组
1.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新中国外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尤其是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故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还处于对抗中,故D项错误。
【答案】B
2.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党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很显然针对的主要对象是西方列强,与题干“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政策,当时还没有放弃“一边倒”政策,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标示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是我国与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原则,故C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其含义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与题干“亚非拉新兴的民族国家”的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
【解析】“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会议是亚洲和非洲国家共同出席的会议,故A项错误;除了中国,美国、苏联、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出席了日内瓦会议,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大会,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联大”会议包括世界各主要国家参与,故D项错误。
【答案】C
4.
【解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第一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第二问,有两小问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问,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

【我要投稿】 【加入收藏】 责任编辑:贵州美术网
关注艺考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