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艺考生文化提分宝典答案【历史】(
时间:2017-02-16 14:21 来源/作者:贵州美术网 整理:贵州美术网 点击:次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
【考点】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因在广州工作没能出席会议,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故A项错误;由于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被缺席选举为书记,故B项正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故C项错误;周恩来指挥了南昌起义,故D项错误。
【答案】B
2.
【考点】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辛亥革命成果最终被袁世凯篡夺,没有改变中国革命的面貌,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还缺少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革命已经取得成功,故D项错误。
【答案】C
3.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由“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可以看出广大民众自觉地接受了革命的要求,并四处传播,可见革命的要求与他们的利益相符合,故A项正确;“打倒土豪劣绅”是中共农村工作的口号,不是国民党的,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含根据地的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三个部分,仅一个口号无法表明其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口号可以看出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5年题组
1.
【考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C项错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D
2.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但图中未涉及檀香山,与“20世纪初期”也不尽相符,故A项错误;图中带★处
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分布一致,以此为组织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故B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而1919年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时间顺序不对,故C项错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1924年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早期组织,时序不对,故D项错误。
【答案】B
3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不是更名的原因,故A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并不是更名的原因,故B项错误;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由此可见更名的原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故C项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时间是在1934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4.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与题干“广州政府”不符,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中“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国共正式形成,由此可以判断这些“事实”都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D项错误。
【答案】B
2014年题组
1.
【考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解析】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上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D项错误。
【答案】C
2.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
【解析】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因此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故B、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北洋军阀,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D项正确。
【答案】D
3.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可知此应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所取得的攻占武汉、南京和收回汉口、九江等租界的史实,故C项正确;苏联成立于1922年,晚于辛亥革命(1911年)和五四运动(1919年),故A、B项错误;全面抗战时期,英、美等国与日本的关系逐渐交恶,与题目中的信息“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4.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现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3年题组
1.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从题干中抓住关键词时间1923年,人物陈独秀,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向俄国人学习,走俄国人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体现其新。故选B;武装革命以往都有无法体现革命新方向,排除A.民族革命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已经提出了,也无法体现革命之新方向,排除C,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
【答案】B
2.
【考点】(4)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妇女解放(婚姻变革)
【解析】(4)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展开论述,注意一定紧紧围绕“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来论证作答即可。
【答案】(4)阐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
【考点】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因在广州工作没能出席会议,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故A项错误;由于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被缺席选举为书记,故B项正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故C项错误;周恩来指挥了南昌起义,故D项错误。
【答案】B
2.
【考点】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辛亥革命成果最终被袁世凯篡夺,没有改变中国革命的面貌,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还缺少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革命已经取得成功,故D项错误。
【答案】C
3.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由“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可以看出广大民众自觉地接受了革命的要求,并四处传播,可见革命的要求与他们的利益相符合,故A项正确;“打倒土豪劣绅”是中共农村工作的口号,不是国民党的,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含根据地的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三个部分,仅一个口号无法表明其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口号可以看出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5年题组
1.
【考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C项错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D
2.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但图中未涉及檀香山,与“20世纪初期”也不尽相符,故A项错误;图中带★处
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分布一致,以此为组织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故B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而1919年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时间顺序不对,故C项错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1924年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早期组织,时序不对,故D项错误。
【答案】B
3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不是更名的原因,故A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并不是更名的原因,故B项错误;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由此可见更名的原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故C项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时间是在1934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4.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与题干“广州政府”不符,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中“广东共产”、“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国共正式形成,由此可以判断这些“事实”都发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D项错误。
【答案】B
2014年题组
1.
【考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解析】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上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D项错误。
【答案】C
2.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
【解析】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因此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故B、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北洋军阀,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D项正确。
【答案】D
3.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可知此应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所取得的攻占武汉、南京和收回汉口、九江等租界的史实,故C项正确;苏联成立于1922年,晚于辛亥革命(1911年)和五四运动(1919年),故A、B项错误;全面抗战时期,英、美等国与日本的关系逐渐交恶,与题目中的信息“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4.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现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3年题组
1.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从题干中抓住关键词时间1923年,人物陈独秀,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向俄国人学习,走俄国人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体现其新。故选B;武装革命以往都有无法体现革命新方向,排除A.民族革命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已经提出了,也无法体现革命之新方向,排除C,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
【答案】B
2.
【考点】(4)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妇女解放(婚姻变革)
【解析】(4)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展开论述,注意一定紧紧围绕“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来论证作答即可。
【答案】(4)阐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